摘要:目的 分析2007-2016年鄂爾多斯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 為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據。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學方法對2007-2016年鄂爾多斯市手足口病發病資料和病原學檢測結果進行統計分析。結果 2007-2016年鄂爾多斯市共報告手足口病18 436例。年均發病率為10.30/10萬, 年發病率總體呈上升趨勢。每年的5~7月為發病的第1個高峰, 9~11月為第2個高峰;發病人群以1~3歲兒童為主, 男女性別比為1.42:1, 職業以散居兒童和幼托兒童為主。全市9個旗區均有病例報告, 其中準格爾旗、東勝區、達拉特旗及伊金霍洛旗發病率較高。引起手足口病流行的病原為腸道病毒71型 (EV71) 、柯薩奇病毒A組16型 (Cox A16) 以及其他腸道病毒 (EV) .2012年及2016年以Cox A16感染為主, 2010年Cox A16和其他EV感染比例相近, 2011年EV71和其他EV感染比例相近;2015年以其他EV感染為主, 其余年份均以EV71感染為主。結論 鄂爾多斯市近10年手足口病發病率有逐年增長趨勢, 病原學特征復雜多變, 應加強疫情和病原學監測、強化傳染源管理、健康教育以及重點人群的綜合防控。
關鍵詞:手足口; 流行病學特征; 病原學監測。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腸道病毒 (Enteroviruses, EV) 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 多發于5歲以下嬰幼兒。其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熱和手、足、口等部位的皮疹、皰疹, 伴有或不伴有口腔潰瘍, 病情嚴重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等致命性并發癥[1].鄂爾多斯市地處華北地區, 氣候干燥, 夏季溫熱, 冬季寒冷且降雪少, 與南方地區的環境條件有很大的差異。本文對2007-2016年鄂爾多斯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進行分析, 探討環境因素對腸道病毒繁殖和傳播的影響, 為降低本市兒童手足口病發病率提供科學防控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2007-2016年手足口病病例資料與人口資料均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統》病例報告分析系統, 病原學檢測資料來源于鄂爾多斯市中心檢驗室實驗記錄。
1.2 病例診斷標準。
所有病例均根據《手足口病診療指南 (2010版) 》中該病的診斷標準進行臨床診斷, 并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管理系統》進行網絡直報。
1.3 病原學檢測。
依據《手足口病標本采集及檢測技術方案》[2]采集并檢測病例發病3 d內的咽拭子標本,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RT-PCR法進行EV通用型、EV71型、柯薩奇病毒A組16型 (Coxsackievirus A16, Cox A16) 檢測。熒光定量PCR儀為美國ABI公司生產的Step One Plus型, 核酸提取試劑為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公司生產, 使用北京金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檢測試劑。
1.4 統計分析。
采用Excel 2013軟件進行數據整理, 利用SPSS 20.0軟件進行發病率、χ趨勢檢驗等統計分析, 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發病概況。
2007-2016年鄂爾多斯市共報告手足口病例18 436例, 2007-2016年10年發病率在34.65~172.92/10萬之間, 年均發病率為101.62/10萬, 發病率最高為2010年的172.92/10萬, 最低為2008年的34.65/10萬, 年發病率整體呈上升趨勢 (χ趨勢=285.335, P=0.001) .重癥病例共報告70例, 年均重癥百分比為0.29%, 其中重癥百分比最高為2011年的1.14%, 最低為2016年的0.12%, 年重癥百分比總體變動較小, (χ趨勢=2.578, P=0.108) , 無死亡病例報告, 見表1.
2.2 流行特征。
2.2.1 時間分布。
手足口病全年均有發病, 但發病時間呈雙峰變化 (除2007年為單峰分布外) , 有明顯的季節分布特點, 第1個發病高峰為每年的5~7月, 每年的發病例數從4月份開始明顯增加 (2007年為5月份) , 到6月份達到最高峰, 7月份逐漸下降;第2個發病高峰從9月份開始, 10月份達到最高, 之后逐漸降低, (2015年和2016年的11月份發病例數增加明顯) 并穩定在較低水平, 直至次年4月, 發病例數又開始增加, 如此反復。2007年呈現單峰分布, 2009年的兩個波峰高度相當, 2011年和2016年的第2個波峰高于第1個波峰, 其余年份的第1個波峰均高于第2個波峰, 見圖1.
2.2.2 地區分布。
全市9個旗、區均有病例報告。報告病例數居前3位的為準格爾旗6 407例、東勝區3 929例和伊金霍洛旗2 454例, 分別占報告病例數的34.75%、21.31%和13.31%.其中準格爾旗除2014、2015年報告病例數排在全市第2位外, 其余各年份報告病例數均居全市首位。歷年手足口病發病率較高的地區為準格爾旗、伊旗金霍洛和東勝區等, 見表2.
2.2.3 人群分布。
報告病例中男性10 815例, 女性7 621例, 男女性別比例為1.42:1.男性年均發病率 (109.93/10萬) 高于女性 (96.10/10萬) ,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81.120, P=0.001) .報告病例以5歲及以下兒童為主要發病人群, 共16 599例, 占病例總數的90.04%, 其中3歲及以下兒童12 375例, 占5歲及以下兒童病例總數的74.55%.病例以散居兒童為主, 共9 762例, 占病例總數的52.95%, 其次為幼托兒童 (7 487例) 和學生 (939例) , 分別占病例總數的40.61%和5.09%.
2.3 病原學檢測。
2010-2016年共檢測手足口病例標本2 001份, 陽性1 043份, 陽性率為52.12%.其中EV71陽性349份, 占33.46%;Cox A16陽性427份, 占40.94%;其他EV陽性標本267份, 占25.60%.2012年及2016年以Cox A16感染為主, 2010年Cox A16和其他EV感染比例相近, 2011年EV71和其他EV感染比例相近;2015年以其他EV感染為主, 其余年份均以EV71感染為主。不同年份各型病原構成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χ=365.639, P=0.001) , 見表3.
3 討論。
2007-2013年鄂爾多斯市手足口病年發病率除2008、2012年有所下降以外, 手足口病報告例數總體呈上升趨勢, 并于2013年達到最高水平。其后手足口病年發病率穩定在100.00/10萬左右。主要是由人口流動性及人口密度逐漸增大、近年來疫情報告質量有所提高等原因造成。從發病時間分析, 全年發病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和雙高峰。每年的5~7月為發病的第1高峰, 9~11月為第2高峰, 8月發病曲線出現下降是因為暑假期間減少了幼兒在幼托機構的密切接觸。
有關研究表明氣象因素、溫度和濕度可以直接影響病原體的繁殖及生存時間, 鄂爾多斯市的手足口病發病率與廣東等南方地區相比仍處于較低水平[3-4].5月份開始, 鄂爾多斯市進入夏季, 溫度高、降水多, 有利于手足口病病毒繁殖生存。而12月至次年的2月份為全年的氣溫最低時期, 天氣干燥, 發病率大幅度降低。因此應當注重手足口病的季節性預防工作, 注意氣候環境的變化對其發病時間的影響。
從地區分布情況分析, 全市各個旗區均有病例報告, 主要集中在準格爾旗、伊金霍洛旗和東勝區3個旗區。這可能與這些地區人口密度較大, 流動人口和托幼機構較多有關。也與嬰幼兒監護人衛生意識較強, 患兒及時就診和檢出率較高有關。從人群分布情況分析, 本市手足口發病主要集中在1~3歲組, 男性多于女性, 職業以散居兒童為主。這與1~3歲年齡段EV71、Cox A16中和抗體水平最低, 男童戶外活動較女童多, 散居兒童的營養不足及未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等有關[5].聚集性病例大多發生在托幼機構, 與托幼機構的通風、消毒等工作不足有關[6].因此托幼機構仍是手足口病實施控制措施的重點區域。
病原學檢測結果顯示, 鄂爾多斯市手足口病原譜類型中Cox A16所占比例最高, 而EV71是引起手足口重癥和死亡的主要病因[7], 所以鄂爾多斯市手足口病的重癥百分比和死亡率都較低。加強對散居兒童的監測和管理, 提高臨床醫務工作人員報告敏感性以及重癥病例早期識別能力和診斷、救治水平, 積極開展健康教育等措施對防控手足口病發生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許國章, 倪紅霞, 易波, 等。浙江省寧波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學及病原學特征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 2013, 34 (4) :361-365.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3.04.012.Xu GZ, Ni HX, Yi B, 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et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Ningbo, Zhejiang province, 2008-2011[J].Chin J Epidemiol, 2013, 34 (4) :361-365.DOI:10.3760/cma.j.issn.0254-6450.2013.04.012. (in Chinese)。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 (2009版) [EB/OL]. (2009-06-04) .http://www.gov.cn/gzdt/2009-06/04/content_1332078.htm.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Hand-foot-mouth Disease (2009) [EB/OL]. (2009-06-04) .http://www.gov.cn/gzdt/2009-06/04/content_1332078.htm. (in Chinese) .
[3]吳小敏, 吳永勝, 程錦泉。氣候變化與傳染病關系研究進展[J].中國公共衛生, 2010, 26 (1) :127-128.Wu XM, Wu YS, Cheng JQ.Advances in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infectious diseases[J].Chin J Public Health, 2010, 26 (1) :127-128. (in Chinese) .
[4]曹桂華, 林琳, 劉渠, 等。2008-2011年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手足口病流行病學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 2012, 27 (11) :864-867.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2.11.008.Cao GH, Lin L, Liu Q, et al.Epidemiology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Longgang, Shenzhen, 2008-2011[J].Dis Surveill, 2012, 27 (11) :864-867.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2.11.008. (in Chinese) .
[5]肖革新, 胡躍華, 于石成, 等。2008-2011年中國5歲以下兒童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 2012, 27 (12) :932-936.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2.12.004.Xiao GX, Hu YH, Yu SC, et al.Epidemiology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children aged≤5 years in China, 2008-2011[J].Dis Surveill, 2012, 27 (12) :932-936.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2.12.004. (in Chinese) .
[6]陳瑞珊, 邸菁華, 王巖, 等。290例重癥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學及病原學特征分析[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 2016, 11 (1) :65-67.DOI:10.13350/j.cjpb.160115.Chen RS, Di JH, Wang Y, et al.Epidemiological and etiological analysis of 290 cases of severe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J].J Path Biol, 2016, 11 (1) :65-67.DOI:10.13350/j.cjpb.160115. (in Chinese) .
[7]郭青, 張春曦, 王曉風, 等。2008-2009年中國大陸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J].疾病監測, 2011, 26 (11) :852-856.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1.11.005.Guo Q, Zhang CX, Wang XF, et al.Epidemiology of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mainland of China, 2008-2009[J].Dis Surveill, 2011, 26 (11) :852-856.DOI:10.3784/j.issn.1003-9961.2011.11.005. (in Chinese) .